旅行話題 > 文化 >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中華民國(臺灣)內政部所公佈的文化資產。

臺灣為宗教文化的精華之地,融合了豐富的本土與移民社會的特色,深具有文化觀光內涵。由於臺灣宗教文化發展有着獨有的歷史軌跡與人文景緻,宗教的多元性在全世界更是享富盛名;而經內政部所選出幾項寺廟、清真寺、教會,以及文化慶典等;幫助遊客了解當地宗教特色與價值。

北部

編輯
名稱 內容簡介 圖片
1 靈泉禪寺開山堂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宅第  
所在地址: 基隆市信義區六合路2號
導覽說明: 與福建湧泉禪寺同源,1898年由善智、善慧大師所創立,日治時代被稱為臺灣佛教四大道場之一,也是臺灣佛教九大門派之一,每年皆有眾多信徒前往靜修。以傳統的四合院建築為主體,寺內的開山堂為兩層磚造洋式建築,現為基隆市定古蹟。開山堂後方為靈泉三塔,由東寶座、西蓮台、正方寶塔共同構成,約有百年歷史。
2 北投磺田福佑宮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一寺廟  
所在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67巷8號
導覽說明: 磺田福佑宮是主祀福德正神的祠廟,磺田為地名,地名取自農民引用硫磺水灌溉田地故名之。臺灣漢人社會懷抱着對土地的感恩,對於福德正神的信仰尤其興盛,有「田頭田尾土地公」俗諺流傳,意指每座農田都能看到土地公的身影。今日所見的磺田福佑宮,為單落一開間的建築,牆體使用鄰近開挖的叫哩岸石為建材。
3 劍潭寺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一寺廟  
所在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805巷6號
導覽說明: 劍潭寺舊廟位於圓山,相傳為明鄭時期門僧侶華榮迎請觀世音菩薩像來臺,幾經重修後格局擴為三殿式,中殿為八角形,左右設置鐘鼓樓,廟貌極為華麗,明間供奉開基送子觀音,左間主祀延平郡王,呼應民間流傳鄭成功與劍潭的淵源,後來因其址靠近日人所建之臺灣神社,乃被拆遷至大直今址。
4 臺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迎城隍 資產類別: 民俗一信仰  
所在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61號
導覽說明: 霞海城隍廟為臺北市大稻埕一帶重要的民間信仰中心,也是以月老奉姻緣聞名海內外的寺廟,歷經多次整修,建築規模雖小,仍傳承了傳統閩南式廟宇建築講究曲線、重視裝飾等特色。廟宇裝飾藝術包括泥塑、壁畫、彩繪、剪黏、交趾陶,除日治時期作品外,修復工程也多出名師之手,並保存了神像、祭祀用具、匾額、楹聯、石碑與歷史文件等文物。著名的霞海城隍祭典至今已有1百多年,是大稻埕重要信仰圈活動,也是北臺灣一大宗教盛事,暗訪為臺北地區三大暗訪活動之一,繞境號稱北臺第一,有「五月十三人看人」之喻。建廟發展過程,也見證福建同安移民遷居大稻埕的歷史。
5 臺北市福景宮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一寺廟  
所在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698號
導覽說明: 主祀福德正神的臺北市福景宮,創建於日大正年間(西元1921年),創建之初位於原瑠公圳灌溉範圍,所以被當地民眾視為「顧水土地公」。廟宇為三開間建築,並保留4對磨石子龍柱與花鳥柱,以及精美的交趾陶、精緻的木造神龕,使福景宮除見證地區開拓歷史外,建築構造亦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
6 淡水禮拜堂 資產類別: 古蹟一禮拜堂  
所在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8號
導覽說明: 淡水教會堪稱臺灣北部成立最早的教會,也是馬借牧師親手設立之教會。淡水禮拜堂是一棟哥德復興式的建築,外牆以紅磚砌出變化有序的壁面,配合鐘塔上尖拱、圓拱、平拱、線腳和菱形飾帶等,禮拜堂正面與鐘塔尖拱內側近以歐洲教堂的攻瑰窗,相當雅致,在宗教、文化、建築藝術和地方開發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7 八里大眾廟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一寺廟  
所在地址: 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2段200巷5號
導覽說明: 八里大眾廟主祀大眾老爺,每年農曆5月1日為大眾老爺的聖誕,當天會舉辦繞境,又稱八里大拜拜,並於隔天下午在廟埕舉辦過火,由參與繞境的神像、謝將軍神將、范將軍神踏過金火,象徵去除污穢。建築構造分為義塚與祠廟,義塚型式簡樸,位於淡水河邊,祠廟為一殿二廂的三合院格局,正殿前方有拜亭,旁以院牆連接門樓與護龍。
8 明志書院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一書院  
所在地址: 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二段276號
導覽說明: 為臺灣北部第一所書院,以淡蘭文風冠全臺,稱呼的「北臺首學」。 興建於清乾隆28年(西元1763年),主祀儒學大師朱熹、旁祀胡焯猷先生,表楊他私人興學的偉大風範。書院最早的規模頗大,為一進五開間,共計12間廂房,經過幾次重修後,目前書院周邊已被住家包圍,僅剩正廳與兩側廂房。書院前庭院側邊有一個敬文亭,表示對知識的敬意,用來焚燒書寫過的紙類。
9 圓通禪寺 資產類別: 古蹟一寺廟  
所在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圓通路367巷 64號
導覽說明: 為中和地區主要的景點,四周廣植樹木,環境頗為清幽,是當地居民散步健身的好所在。除了來此健身之外,不妨在正殿前的廣場稍坐停留,欣賞其古色古香的仿唐日式建築,還有許多石雕、石像值得一看,其中又以佛字與彌勒佛像最受矚目。
10 野柳神明淨港 資產類別: 民俗一節慶
所在地址: 新北市萬里區野柳里港東路69號
導覽說明: 野柳保安宮為酬謝神恩,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舉辦「神明淨港」、儀式分成迎媽祖、討海尾、神明淨港3項主要祭典,出巡的神明包括開漳聖王、媽祖、周倉將軍和土地公等,由漁船巡洋淨港,將漁獲分享給信眾,儀式最熱鬧是齋戒淨身的上百名壯丁扛着神轎跳入野柳港中,再由港區對岸上岸,相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
11 壽山巖觀音寺 資產類別: 古蹟一寺廟  
所在地址: 桃園市龜山區萬壽路二段6巷111號
導覽說明: 位於嶺頂里的壽山巖觀音寺,草創於乾隆七年,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目前被國家評定為三級古蹟,是龜山區最古老的廟宇。該里舊名為龜崙嶺,山形如龜,因建於山巖下,故取名「壽山巖」。該寺為北臺灣地區民眾信仰中心,善男信女進香朝拜,終年絡繹不絕,是由鄧定國法師向浙江省普院山潮寺公請二媽本尊蒞臺建寺供奉,並由眾信徒集會組織財團法人。全寺金碧輝煌,雕樑畫棟,古色古香,風格獨具。寺前有廣大的空地與水池,寺後則有花園山林,景緻極佳。建築物目前大致可分為前方的觀音殿,後方的凌霄寶殿兩棟,前者重建於1916年,為名師陳應彬的作品,於1963年重修,同時增建左右鐘鼓樓、山門與東西廳等,形成二進深、面寬九間的規模,其各式雕刻裝飾均具有水準。壽山巖地勢高聳,風景秀麗,加上完工不久的九龍璧、蓮花池,更增添該廟的觀光價值,後方的壽山公園,亦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未來寺方規劃建造高24米、世界最大的漢白玉石雕觀音 佛像,將成為龜山區的新地標。
12 八德三元宮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一寺廟  
所在地址: 桃園市八德區中山路1號
導覽說明: 八德歷史最悠久的廟宇,正殿主神為天、地、水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為三元宮名稱由來,殿內無論石雕、木雕、書法均頗具藝術水準。
13 湖口三元宮 資產類別: 古蹟一寺廟  
所在地址: 新竹縣湖口鄉湖鏡村湖口老街278號
導覽說明: 建於臺灣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於2001年5月21日公告為縣定古蹟。當地信仰中心的三元宮主祀三官大帝,還供奉有觀音菩薩、媽祖、註生娘娘與伯公(即土地公)等神。其中陪祀於廟內的伯公為大湖口庄歷史最悠久者,與當地客家移民的拓墾歷史相當。
14 枋寮褒忠亭義民廟 資產類別: 古蹟一寺廟  
所在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下寮里義民路三段360號
導覽說明: 枋寮義民廟現列為三級古蹟,為二進二廊四合院的格局,五開間、燕尾翹脊、 造型優美。三川殿步口的台階,石柱、石獅、 石製頂堵、 石窗等頗為壯觀,木雕亦很精美;廟旁及後山為公園遊憩區,風景優雅。臺灣的義民廟雖然有好幾處,但大家一講到義民廟;皆異口同聲的直指位於新埔鎮下寮里,這座全臺最具知名度的義民廟。它不但祭祀圏包括十五大莊,且信徒遍佈海內外,為客家信仰中心,且成為全臺著名的觀光勝地。枋寮義民廟建廟原因,實肇於乾隆51年的林爽文事件,客家先民奮勇衛家園,協助官兵平亂,而殉難的忠民所建,於乾隆55年完工,皇帝頒「褒忠」御筆勒旨,故義民廟又名褒忠亭。
15 香山天后宮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一寺廟  
所在地址: 新竹市香山區朝山里8鄰中華路5段420巷191號
導覽說明: 於2004年3月3日公告為新竹市歷史建築。該廟宇主祀媽祖,是在香山港活動的漁民與郊商的信仰中心。該廟歷史悠久,曾在1979年打算列為古蹟,但因為整修期間有改動到建築、更換原有地磚,所以最後並未指定,而是在之後基於歷史地位列為歷史建築。
16 新竹長和宮 資產類別: 古蹟一寺廟  
所在地址: 新竹市北區長和里北門街135號
導覽說明: 創建於清朝乾隆七年(西元1742年),屬二級古蹟,為一座典型的廟宇建築。長和宮是供奉媽祖的廟宇,是漁家舟子所信仰的守護神,也是方善信的心靈仰望者,長和宮眾多神像、建築、繁複古飾,非常有可看性。
17 中港慈裕宮 資產類別: 古蹟一寺廟  
所在地址: 苗栗縣竹南鎮民生路7號
導覽說明: 1985年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主祀天上聖母,俗稱內媽祖。「中港」為竹南舊名,該廟在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遷至今竹南鎮開元里處重建,當時具有相當規模。在1826年(道光六年)因地方常發生漳州、泉州械鬥事件,該廟宇遭受焚毀,1838年(道光18年)乃於現址重新修建。每年於元宵節皆舉辦炸邯鄲系列活動,與臺東炸寒單形式略有不同。
18 西湖敬聖亭及福德祠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一祠堂  
所在地址: 苗栗縣西湖鄉四湖村4鄰10號
導覽說明: 西湖敬聖亭為苗栗地區稀有文化資產,造型古樸,與福德祠皆採當地砂岩構築而成,石構雕刻具地方特色,局部雕刻不失精美,具有歷史建築價值。西湖敬聖亭高度約3公尺,以石材蓋成,整個敬聖亭分成3層,底部是基座可儲放灰爐,中間為焚燒字紙的燃燒室,上方為供奉倉頡的空間,頂部則以葫蘆瓶裝飾。
19 通霄神社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一祠堂  
所在地址: 苗栗縣通霄鎮通東里虎頭山公園內
導覽說明: 位於虎頭山公園上,已列苗栗縣歷史建築並獲選為2013年臺灣宗教百景,建於日治時期(1937年),為日式神明造之神社建築,目前僅存主殿基座、幣殿遺跡、拜殿、參道、鳥居及社務所,其中拜殿於光復後修改為中國傳統建築閩南式燕尾翹脊屋頂及增設四面磚牆;拜殿建築依既有樣式修復,木構造仍使用臺灣檜木、屋面為銅皮包覆,為臺灣少數僅存之日治時期神社建築。
20 苑裡房里順天宮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一寺廟  
所在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房里里1鄰26號
導覽說明: 清咸豐期間,泉州人為主的族群往南於房里街聚集,為保衛家園而興建城牆市街,形成今日所稱的「房里古城」,位於房里古城內的房里順天宮,相傳為臺灣海線最古老的廟宇,有「城內媽祖」之稱,建於清道光28年(西元1848年)。建築屋頂為硬山擱檁,正殿兩旁的「分土牆」厚度有2呎2吋之寬,是全臺廟宇中少見。

中部

編輯
名稱 內容簡介 圖片
1 臺中樂成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中市東區旱溪里旱溪街48號
導覽說明: 此廟主祀之媽祖被稱為旱溪媽祖,信仰範圍涵蓋臺中烏日、大里、太平、霧峰、東區、南區、南屯、西區、北屯、北區此十區。此廟為林大發先祖來旱溪拓墾,恭迎媽祖神尊以求庇佑,庄民建廟奉祀;廟於乾隆十八年(1753年)興建。建築與遶境活動分別被列為臺中市文化資產的古蹟、無形文化資產。
2 梧棲真武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中市梧棲區中和里西建路 104 號
導覽說明: 古意盎然的真武宮創於道光26年,供奉玄天上帝,殿內保存有百年王爺船,及「威昭瀛宇」匾額,已有一百六十年歷史。
3 路思義教堂 資產類別: 古蹟-教堂  
所在地址: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導覽說明: 是一座位於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大學的基督新教禮拜堂,為著名臺灣建築師陳其寬與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之作。始建於1962年9月,並於1963年11月2日落成;2017年9月26日臺中市文化資產處以「路思義教堂及鐘樓」將其與畢律斯鐘樓登錄為臺中市定古蹟,衛理會館、舊藝術中心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2019年4月25日文化部公告再將其升格為國定古蹟。主日崇拜時間為每週日早上9:00第一堂、11:00第二堂。
4 南屯文昌公廟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文昌街100號
導覽說明: 又稱南屯文昌廟,1797年(嘉慶二年),由歲貢曾玉音發起倡建文昌祠,簡姓族人以其洪源一世祖簡會益與先祖南京主事簡貴信之名義捐獻基地,並由歲貢曾玉音集資,擇址於今南屯市場處建廟,命名為「犁頭店文昌祠」,此為本廟創建之名,與西螺街外之文昌祠同為彰化縣內最早建立之文昌帝君祠;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借用本廟為「犁頭店公學校」校舍,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始遷至今南屯國小現址。本廟主祀梓潼帝君、文衡帝君、孚佑帝君、魁斗星君與朱衣星君等五位文昌神,並配祀「至聖先師」孔子、佛祖釋迦牟尼及觀世音菩薩;另對本廟有功之曾玉音、簡會益、簡貴信與林錫三等四位先賢,以長生祿位供奉之。
5 磺溪書院 資產類別: 古蹟-書院  
所在地址: 臺中市大肚區磺溪里文昌路60號
導覽說明: 磺溪書院又稱文昌廟,書院的前身稱為「西雝社」亦稱為「文昌會」,是當代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西雝社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後來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再擴建成為「磺溪書院」。在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第三級古蹟。
6 彰化慶安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永樂街78號
導覽說明: 是彰化市一座主祀保生大帝的廟宇。清嘉慶22年(1817),慶安宮由泉州同安人創建,正殿供奉其族群守護神保生大帝,左廂房祀奉觀音菩薩及文昌帝君,右廂房祀奉福德正神。慶安宮的建築格局為二進一院,前後分別為三川殿及正殿[2]。三川殿的屋頂採「硬山升簷式」作法,且上下屋簷的封簷板相連,此風格與威惠宮有異曲同工之妙。三川殿左右牆為交趾陶作品,龍邊為仙翁手持壽桃,旁有一隻仙鶴,虎邊為麻姑及鹿,象徵「福祿壽」。三川殿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敬德,龍邊為文官,手持官帽與鹿,象徵「加冠晉祿」,虎邊門神則為太監。拜殿有捲棚式屋頂,屋簷出挑處下方增設八角石柱,使拜殿有「柱子林立」的感覺。拜殿捲棚的雙脊上,可見「龍馬負河圖,神龜背洛書」的彩繪圖案,古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洛書的圖案置於屋脊,有「鎮宅避邪」之意。正殿的棟架為三通五瓜結構,四點金柱下方各有龍首魚身木雕,稱為「鰲魚」,有「魚躍龍門」之勢,取其「金榜題名、科舉高中」的涵意。正殿神龕上方有清嘉慶22年(1817)「惠我生民」匾及清道光4年(1824)鄭用鍚所獻「容保無疆」匾,為慶安宮的重要文物。
7 芬園寶藏寺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彰化縣芬園鄉彰南路三段135巷100號
導覽說明: 為芬園鄉最早建立之寺廟(超出100年),廟宇建築面積150坪,奉祀主神為觀音佛祖及媽祖,與彰化鹿港龍山寺;南投寺碧山巖、田中鎮清水巖、花壇鄉虎山巖齊名,俗稱三巖二寺。寶藏寺創於清康熙11年(1672年),原為供奉觀音菩薩之小寺,位為芬園鄉進芬村彰南路三段135巷100號之現址。康熙27年(1688年)又增建前殿,斯時廟貌已趨雛形。傳說中雍正元年(1723年)芬園地區曾有瘟疫傳染,斯時適逢鹿港天后宮媽祖(老大媽)繞境經過寶藏寺,曾暫住本寺為民治病,故使瘟疫之民困抒解。清乾隆50年(1785年)興建後,於道光7年(1827年)重修。道光28年(1848年)時廟宇傾圮又被地震破壞,於是當時廩生唐憲榮、首事江成春、黃玉池、張成堂等人便提議重修,各界響應而共捐銀1,429圓,工程則於道光30年(1850年)完工。而原本寺中僅供奉觀世音菩薩,乃同治12年(1873年)鹿港天后宮媽祖遶境至芬園,於該寺留宿時被當時受瘟疫所苦的居民挽留,之後鹿港天后宮便與居民達成協議,於後殿供奉媽祖。寶藏寺曾在日治時代大正2年(1913年)整修,奠定今日廟宇之雛形。又在黃玉池後代主持下於大正8年(1919年)重修,進入民國時期後,該寺在民國58年(1969年)增設忠義祠,供奉貓羅溪西勇士牌位。被彰化縣政府指定為古蹟之後再度進行重修,於民國88年(1999年)12月完工,舉行入火安座儀式。
8 虎山巖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彰化縣花壇鄉岩竹村虎山街1號
導覽說明: 又寫做虎山岩,臺灣一座主祀觀音菩薩的廟宇,位於彰化縣花壇鄉虎山街,屬於彰化縣縣定古蹟,同時也是一處宗教旅遊勝地。清朝時,虎山巖為彰化八景之一,有「虎巖聽竹」之譽。《彰化縣志》記載:「巖左右依山環抱,茂林修竹,翠巌丹崖,遊覽之勝,與碧山巖等。每當春夏之交,禽聲上下,竹影參差,清風徐來,綠陰滿地,置身其間,彷彿神仙境界。」
9 鹿港文武廟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街尾里青雲路2號
導覽說明: 是鹿港鎮的文武廟,建於1806年。1985年11月27日,被公告為縣定古蹟。範圍內有文祠、武廟與文開書院三棟建築。
10 鹿港南靖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74號
導覽說明: 該廟鹿港三座人群廟之一,為福建漳州府南靖縣移民恭請關聖帝君於鹿港港墘邊建廟供奉,而另外兩座人群廟則是福建興化府移民所建的興安宮與廣東潮州府客家移民所建的三山國王廟。南靖宮面寬單開間,由三川殿與正殿構成兩進一院的格局。正門門神為鹿港匠師王鍚河之作,兩旁則有朱啟南所撰、陳百川所書的對聯。而在天井的龍邊則有王漢英的書法,虎邊則是王重五的書法。而在正殿上,則懸有歐陽錦華所書「義凜春秋」(1970年)與陳百川所書「義勇凌雲」(1971年)匾額。
11 社頭枋橋頭天門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彰化縣社頭鄉橋頭村媽祖廟街43號
導覽說明: 全名「枋橋頭七十二莊天門宮」;位於臺灣中部彰化縣社頭鄉,是社頭地區三間天門宮之一(舊社天門宮、崙仔莊天門宮),2012年公告為三級古蹟。為彰化枋橋頭七十二庒媽祖信仰聯莊組織中的中心寺廟早年聯莊組織角頭無建廟宇供奉自己庄內媽祖則都暫奉枋橋頭天門宮,庄內有慶典時再請回。遠在兩百多年前有一位做蒸籠的生意人佩戴聖母香火在身上庇護,來到枋橋頭因內急將香火掛於廁所外籬笆因枋橋頭地形為「船腹地」香火獲地脈精靈,大顯神威發出亮光因而決定將香火留於枋橋頭救世,經地方信眾發起建廟將香火奉祀。 創建於清乾隆20年(西元1755年)原名枋橋頭天后宮共歷經十一位住持其中九位為和尚。嘉慶3年改建落成,廟中存有嘉慶年間「海國安瀾」木匾。清光緒16年欲改往鹿港天后宮進香,遂改名為枋橋頭天門宮,往後即每隔十二年就到鹿港天后宮進香(2001年代改為每隔十年即到鹿港進香且依循往例連三年進香)一直延續至今仍無間斷,民國48年(1959年)經兩縣八鄉鎮共七十二莊善心人士研商組織祭祀委員會,募捐在原地重建即現有天門宮,1961年竣工落成,1963年舉行建廟完成「祈安慶成」大典,神威更顯赫,香火鼎盛至今。
12 社頭清水岩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彰化縣社頭鄉清水村清水岩路1號
導覽說明: 位於臺灣彰化縣社頭鄉的一座巖仔佛寺,創建於清雍正六年(1728年),彰化縣定古蹟,清朝時彰化八景之一。彰化縣志記載:「巖左右青嶂環遶,樹木陰翳,曲逕通幽,秋壑之勝,恍若畫圖。春和景明,野花濃發,士女到巖遊覽,儼入香國中矣。」
13 藍田書院 資產類別: 古蹟-書院  
所在地址: 南投縣南投市崇文里文昌街140號
導覽說明: 為南投縣縣定古蹟。該書院興建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在南投縣境內三座列為古蹟的書院中為最早興建者(另兩座是草屯登瀛書院與集集明新書院)。清初,南投地區因地處內山,開發較晚,文教事業並不發達,當時僅有餘文儀「續修臺灣府志」曾記載的南投社與北投社兩社學。這兩個社學是以教育歸附土番子弟為目的,然因兼充普通義塾,漢番混學。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設立南投縣丞後,本區之開拓大有進展。因此,嘉慶、道光年間,漢人於本區平地之開拓日進並大致完成,教育亦隨之而興,故有南投地區的第一所書院--藍田書院的創建,日治時期曾一度作為南投公學校的宿舍。藍田書院之名稱,「樹人如同種玉、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意涵,希望藉此培植地方文秀並青出於藍。書院前進已有一百五十餘年歷史的藍田書院,歷經了多次遷建、整修,原貌已失維持書院之外形,後進是信徒極多的鸞堂,其書院的傳統特質早已消失無存,僅留祠祀之功能。院內古物豐藏,為縣定古蹟。平日開放廂房供學子溫書,每年舉辦詩文、書法比賽及藍田祈福文化季等活動。
14 朝陽宮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寺廟  
所在地址: 南投縣草屯鎮北投里9鄰史舘路223號
導覽說明: 朝陽宮是草屯地區最早的媽祖廟,深具開拓史意義,廟宇結構也和當年一樣,保留木構架、精美雕飾,從保存的媽祖鑾轎儀仗、匾額和捐款人名錄,就像草屯鎮從明末到現在發展縮影。所在位置就是「北投社」舊址,俗稱「番社內」,柏油路下仍有古代「鹿港擔埔社」的石板路,朝陽宮結構為閩南燕尾翹脊式,內部特徵為入山川門拜殿、採左右對稱,供桌下為清道光年間石爐,並保留許多清代和日治時期文物。
15 竹山連興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竹山里下橫街28號
導覽說明: 是一座主祀媽祖的廟宇,位於臺灣南投縣竹山鎮,是南投縣縣定古蹟。該廟是竹山、鹿谷地區居民口中的「媽祖廟」或「媽祖宮」,是該區域之媽祖信仰中心,位於竹山路與下橫街交口處鬧區內。該廟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是當時沙連堡的信仰中心。當時,當地人把田仔溪以北的地區稱為「沙連堡」,而「連興」就是「沙連堡興旺」的意思。該廟前殿為傳統建築,因年代久遠,為南投縣縣定古蹟。牆壁為土角磚建造;屋頂覆蓋琉璃瓦,燕尾作飛龍狀。雖經多次修建,仍保有多種古物,如神龕門首的「福布山海」匾額、右壁外牆邊的「正堂馬示」石碑、立於道光四年的石碑、宮門兩側的石獅及其基座、正門及其左右邊門的門腳石、宮內圓柱柱礎等。
16 竹山社寮紫南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社寮里大公街40號
導覽說明: 又名「社寮紫南宮」,是臺灣一座土地公廟,主祀福德正神尊像,位於南投縣竹山鎮社寮里大公街(旁為內政部消防署訓練中心)。由於『北天燈 .南烽炮.中丁酒』香火旺盛,在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吃丁酒是人潮最多時候(吃丁酒由來),與中和烘爐地的南山福德宮、屏東車城的福安宮並稱「三大土地公廟」。此地演變成為觀光風景區。17世紀中葉後,先民隨鄭成功拓墾與清廷移墾,從濁水溪一路往內山,定居在林圮埔(即現在的竹山),緊臨濁水溪,逐漸成幾處聚落,由於深入內陸,與當地原住民的活動地相當接近,經常受到襲害,為求庇佑,由杜夫首倡在社寮與後埔仔兩村民發起募款,清治乾隆十年(1745年)建廟。清治咸豐五年(1885年),由陳東水發起募款改建。日治時期,明治四十年(1907年),由陳克己首倡發起募款,將整座廟宇重建成磚瓦木樑的平屋建築。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憂於木樑木柱有安全之虞,由莊其炎與莊錦誠發起募款,將木樑木柱改建成鋼筋水泥,以強化廟宇結構的穩定度。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紫南宮重建完成,日後改由紫南宮管理委員會負責。紫南宮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因為土地公借發財金給信眾而享有盛名。且廁所的獨特造型及乾淨明亮隨時清潔為一大特色。據說向土地公借錢來投資都會賺錢,來年再還錢,後來這項傳聞,日久成習,來自各地的信眾日益增加,紫南宮乃成立管委會而進行管理。凡向土地公借發財金需擲筊杯,第一次獲同意可借六百元,第二次才同意可借五百元,依序類推,最多只能借用六百元做為生意的本,來年若有賺錢即須還本,賺錢後再增添香油錢,口耳相傳下名聞遐爾,紫南宮香火維持不衰。根據紫南宮廟方表示,求到的發財金一定要全數用完,不限當日使用,也不限制買什麼東西(買什麼都行,就是不能捐回給廟方),原因是這些錢就是要幫忙賺錢回來的,也就是所謂的錢滾錢。
17 西螺振文書院 資產類別: 古蹟-書院  
所在地址: 雲林縣西螺鎮廣福里興農西路6號
導覽說明: 是位於西螺鎮的古書院,創建於1813年(清治嘉慶17年),為當時雲林的四大書院之一(目前僅振文書院仍存)該書院奉祀文昌帝君。最早以土磚所造,1947年時一度整建,1984年由內政部定為臺灣三級古蹟,1989年再度整建。正殿為廟宇式建築,奉祀孔子,倉頡先師等。
18 土庫順天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雲林縣土庫鎮順天里中正路109號
導覽說明: 位於惟德堂藥房對面。為土庫聚落(生活圈)之中心廟宇,主祀媽祖,目前被指定為縣定古蹟,歷史悠久香火鼎盛,有俗諺稱「北港顯,土庫定」、「土庫媽祖應外香」等體現民眾對本廟靈驗之信賴。廟內除古老的木雕、石刻、交趾陶等,亦收藏有許多日治時期土庫地區所留存之文物,如當時用於慶典之日式神輿。
19 北港義民廟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義民里旌義街20號
導覽說明: 義民廟的成立為清朝時代兩件重大的抗官民變事件,其一為林爽文事件,其二為戴潮春事件。小巧的廟宇卻是混合著不同時期的建築之美,在主體架構中,三川殿與主殿之間並沒有留設天井,形成不同於一般寺廟的祭祀空間。內部的木構做工細緻,石作雕刻與詩文柱聯數量可觀,保有極多甚具歷史價值考證的牌位、匾、碑、石雕等,讓喜歡探討歷史的人流連忘返。
20 口湖牽水車藏 資產類別: 民俗-信仰  
所在地址: 雲林縣口湖鄉民主路5號(金湖萬善爺廟)
雲林縣口湖鄉蚶仔寮126號(蚶仔寮萬善祠)
雲林縣口湖鄉下崙村2鄰下寮路70-6號(下寮仔萬善爺廟)
導覽說明: 每年的農曆6月初7、初8,不管是住在村內或旅居外地的鄉民,都會回到口湖參加萬善祠盛典。一百六十多年來,口湖鄉(含四湖鄉一部分)的居民,為了緬懷及超渡先人,每年均舉辦『挑飯擔祭祖靈』與「牽水狀」超拔法會祭典,近年來引發學術、文史甚至民間廣大的研究與矚目,是最值得關注的地方民俗活動之一。這是從清朝道光25年大水災之後,口湖鄉民為超渡亡靈所衍生下來的習俗,獨特的轉藏和放水燈文化值得你來一窺究竟喔!

南部

編輯
名稱 內容簡介 圖片
1 聖奧德天主堂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教堂  
所在地址: 嘉義市東區忠孝路505號
導覽說明: 聖奧德天主堂採歐式建築設計,又使用櫸木屑做屋頂,具嘉義風味,且採用大量馬賽克磚圖案裝飾聖堂內外,是全國首座採用馬賽克藝術拼貼的教堂,被譽為「南台灣最美馬賽克教堂」。
2 嘉義城隍廟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嘉義市東區民族里吳鳳北路168號
導覽說明: 於清治時期在臺灣府諸羅縣官府最初創建的城隍廟,也是諸羅城三大古廟之一。當時諸羅縣管轄區域南至新港溪(臺南市新市區)、北迄基隆包括宜蘭、花連、臺東一帶等,都是諸羅縣城隍爺信仰祭祀範圍內。立廟至此香火鼎盛,所供奉在正殿的城隍爺乃為臺灣本土雕刻,神貌呈現細緻莊嚴。該廟宇位於在嘉義市東區民族里吳鳳北路168號,也是見證過嘉義地方歷史以及文化信仰中心,列屬國定古蹟。
3 新港奉天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大興村3鄰新民路53號
導覽說明: 新港奉天宮多次重修,工程匠師多來自粵系,廟宇具有不同時期粵派匠師風格,最精彩三川殿保留了日治時期名匠吳海桐作品,剪黏重修時以名匠洪坤福的交趾燒為裝飾。主祀天上聖母外,最特別的是廟內供奉全臺唯一頭插御賜金花的狀元虎爺,並分靈全臺各地。
4 嘉義六興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9鄰溪北路65號
導覽說明: 是臺灣嘉義縣新港鄉著名的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據說與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所奉祀的媽祖神像,為古笨港天后宮所奉祀的三尊媽祖,為同一木所刻,稱作「大媽」、「二媽」、「三媽」。王得祿提督將「三媽」神像帶回其宅第奉祀,1839年建廟,是為六興宮。
5 朴子配天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嘉義縣朴子市開元路118號
導覽說明: 清嘉慶皇帝御賜水師提督王得祿兄嫂的燈花移至廟內與民同享,配天宮成為臺灣唯一御賜燈花的廟宇,也是民眾求子嗣之處。日治時期大正四年(公元1915年)第四次由漳派大木匠師陳應彬主持的「對場作」修建,留下許多瑰寶。
6 吳鳳廟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23鄰社口1號
導覽說明: 為當地著名的宗教旅遊點,此廟入口處有一燕尾的拱門,兩旁以朱牆圍繞園區,顯出古樸的風格。而園內的廟堂則由名建築師漢寶德設計,採中國南方的庭園式格局,亭臺、拱橋、水池,襯托著廟中吳鳳公奕奕的神像,令人興起思古的歷史情懷。
7 新營太子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新營區太子宮太北里45-2號
導覽說明: 為一主祀金吒太子、木吒太子及哪吒太子的道教廟宇,建於清康熙27年(西元1688年)。廟史悠久,臺灣不少廟宇的哪吒太子,為此地分靈而出。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中壇元帥哪吒太子聖誕千秋,各地宮廟返回謁祖朝聖,香客絡繹不絕。尤其舊廟建築物歷具古風,剪粘文藝頗有價值,西元1999年奉原臺南縣政府核定,為縣定古蹟,現為臺南市市定古蹟,而農曆九月中壇元帥太子爺聖誕祝壽進香潮除了是台南市定民俗文化活動,亦是全台最盛大的宗教慶典活動之一。
8 月津港聚波亭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鹽水區武廟路7號
導覽說明: 又名聚波亭大眾廟、月港聚波亭、鹽水大眾廟,前殿為月津港聚波亭。為鹽水護庇宮二媽角的角頭之一。主祀神雷府大將公(雷府千歲)(大眾爺)(雷萬春),神誕日是農曆六月十五日。又有一說此神是大眾爺所轉化,供奉廟宇實有明顯地緣關係,多集中於臺南沿海地區,除此廟外,還有如七股區十份里正王府、安定區大同里鎮安宮、安定區蘇厝長興宮、安定區蘇厝真護宮、佳里區佳里興震興宮。配祀黑虎將軍、范謝將軍、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十殿閻羅王等,為幾番增建後所陸續配祀。不同於其他廟宇虎爺是在桌下,此廟虎爺是供奉在神桌上,謂為「天虎」。從1970年代起,除鬼月外,每逢農曆五、十五、二十五日設鸞壇,由正乩余丁壽、柯天裕兩人扶鸞,廟方還編列成書。信徒們還會將准考證、名片放在武財神神像的手上。廟方表示不會隨意取下,直到數量太多才會整理後以儀式火化。
9 佳里震興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佳里區禮化里佳里興325號
導覽說明: 初名清水宮,位於佳里興,主祀清水祖師、雷府大將、李府千歲,佳里興聚落、信仰中心。為佳里興地區大廟,經核定為臺南市直轄市定古蹟。震興宮廟埕立有「古天興縣治紀念碑」,但天興縣治是否在佳里興仍有爭論。佳里興為西拉雅族平埔人所居住地之一,自明鄭以來,從中國大陸來此開拓者愈多,清朝初期諸羅縣署、北路參將營皆暫設在此,後才遷移諸羅山。隨着先民來此開拓,於清朝康熙年間隨身攜奉自福建安溪清水祖師渡海來臺,逐暫供奉在公厝,供眾人朝夕膜拜,清朝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信徒在原公厝址集資建廟,初名「清水宮」,並加祀蔡姓武官獻贈原於營盤地駐地雷府大將。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武舉人曾廷暉斥資重建,並獻匾額「鍾靈甲第」。清朝同治同治元年(1862年)發生地震,廟身受損傾垣,經信徒集資,於清朝同治七年(1868)擴大興建,禮聘嘉義交趾陶名匠葉王主持,並改廟名為震興宮,確立了今震興宮的廟貌,同年由南鯤鯓代天府分靈李府千歲,與清水祖師、雷府大將一併成為鎮殿主神。民國54年(1965)修建,禮聘王保原(汕頭剪粘名匠何金龍傳人)、蔡草如、陳任水等匠師前來,不但為震興宮留下精美的門神彩繪與細緻的木雕作品及剪粘裝飾。而今日之廟貌則是民國87年(1998)至至民國91年(2002)整修完成 。民國74年(西元1985年)震興宮保存許多珍貴文物,其中以葉王交趾陶最為豐富,極具歷史、文化、藝術的地位與價值,經政府評定將震興宮列入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
10 關廟山西宮遶境暨王醮祭典 資產類別: 民俗-信仰  
所在地址: 臺南市關廟區山西里正義街37號
導覽說明: 山西宮位於關廟區山西里,是主祀關聖帝君的民間信仰廟宇。山西宮屬於「地方公廟」,雖說其附近每一個村莊都有屬於自己的村廟,但山西宮比這些村廟規模要大些,可以說是關廟區居民共同的信仰中心。與歸仁仁壽宮、歸仁保西代天府,稱作臺灣府城東門城外三大廟。2019年8月1日通過登錄南關線三大廟(保西代天府、歸仁仁壽宮、關廟山西宮)王醮暨遊社為國家重要民俗。
11 臺南水仙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水仙里神農街1號
導覽說明: 是昔日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廟內主祀水仙尊王,即「一帝兩王二大夫」的大禹、寒奡、項羽、伍子胥和屈原。該廟所在之地過去是臺灣府城五條港之一的南勢港,是三郊的總部所在地,該廟亦由當地商人合資興建。今天的水仙宮只剩下一進,已不復當初為七寺八廟之一時的恢弘模樣,廟宇周圍並成為了市場。不過廟內仍留有了一些古物,如蔣允焄所立「水仙宮清界勒石記」石碑和日本大正六年時的「重修水仙宮碑記」。另外由於廟中有供奉大禹的關係,所以廟門上沒有門神,而以門釘裝飾。
12 風神廟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143巷8號
導覽說明: 是全臺灣唯一一間主祀風神的廟宇,也是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在其對面有同為直轄市定古蹟的接官亭。現今之風神廟,為面寬僅五開間之三合院格局,其中,正殿寬三開間,附有拜亭,左右廂房各一開間,具備東西兩廡。建築結構皆為硬山屋頂,鋪設紅色板瓦,沒有裝飾瓦當、滴水,屋脊皆為馬背收尾,屋椽盡處有封檐板,可以看出濃厚閩南建築風格。廟宇主祀風神,在其左側神龕原先陪祀知府蔣元樞,然而如今神像已經失竊,改祀武財神爺;右側神龕陪祀佛祖。此外,在廟裏面,還有祭祀著雷公與電母。門上屋樑懸掛着「和以被物」匾,是在日治時期由信徒捐贈的文物。
13 總趕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南里中正路131巷13號
導覽說明: 該廟主祀之神為軍艦守護神倪總管(又稱倪聖公),倪總管名不詳,有人說名叫倪聖分,是開漳聖王陳元光麾下的四大將軍之一,全臺只有本廟主祀此神。該廟原名「聖公廟」或「聖公宮」,於乾隆年間改稱「總管宮」,後來到了道光年間訛傳成「總趕宮」,在立了「重興總趕宮碑記」後此名延用至今。該廟2000年代時的整修為臺南市第一個由政府補助輔導私有古蹟自辦修復的案例。總趕宮主要部分由三川殿和正殿組成,其門神和正殿牆上的彩繪為名師陳壽彝之作。正殿中央為倪聖公神像,兩側則為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配祀開漳聖王,此外還供奉有楊廷理與黃化鯉的長生祿位。
14 臺南重慶寺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祠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2號
導覽說明: 為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該寺最初屬於禪宗臨濟宗,但現在則變成西藏密宗噶舉派(白教)的分院。現在的重慶寺由拜亭與正殿組成,其寺門是在1969年因密宗弘法需要而移到拜亭處,此外在拜亭兩側還加建廂房。其寺門所繪的哼哈二將與四大天王和正殿龍虎壁的降龍伏虎羅漢均為臺南名師潘麗水之作。而哼哈二將兩側的門扇上有具藝術裝飾風格的幾何圖案,頗為特殊。
15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禮拜堂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教堂  
所在地址: 高雄市楠梓區楠梓路135號
導覽說明: 清朝同治6年(西元1867年)英國長老教會派李休(Rev. Hugh Ritchie)來臺宣傳教旨,先是在旗津傳道,因常往返南北,交通之要的楠仔坑成為常駐留的據點,並也留下福音於此。 楠梓教會成立最早可回溯到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於橋仔頭的店鋪設置禮拜堂,稱「耶穌教安息堂」。因信眾逐年增加,禮拜堂無法負荷,清朝光緒15年(西元1889年)向英國教會請求遷移至熱鬧且人口密集的楠仔坑,以利福音傳播。同年英國教士會與信徒集資,於現址設立「耶穌教堂」。 清朝光緒16年(西元1890年)新增建牧師館;日本大正11年(西元1922年)再興建主日學教室6間。日本昭和2年(西元1927年)成立幼稚園,藉幼兒教育,將基督真道透過教育傳給小孩與家長。日本昭和3年(西元1928年)重建教會堂,建築立面採新古典主義樣式,融合現代與西洋古希臘、羅馬、埃及古典美學等特徵建造,屬於流行於西元1900-1920年代之新古典主義樣式,兩層樓是以鋼筋混凝土磚造,隔年2月10日完工後舉行獻堂感恩禮拜,命名為「楠梓教會堂」,隸屬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立面設有由16顆星圍繞的焚而不燬樹。 二戰後,教會亦多有修繕,與增建主日學教室、幼稚園教室、圖書室、牧師館、庭園等空間,百年來,楠梓教會因為許多先賢為教會奉獻付出,土地及建物不斷變遷,增加建物、增購土地,讓教會增長擴大,共分設6間教會,為南臺灣歷史悠久的教會之一,見證了長老教會於南臺灣傳教的歷程,也保留日本時代西洋風格融合現代與古典美學藝術之建築,讓這間教堂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
16 楠梓天后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高雄市楠梓區楠梓路1號
導覽說明: 是「楠仔坑街」的重要廟宇,主祀媽祖。該廟也是高雄歷史相當久遠的媽祖廟之一,其歷史據說可追溯至康熙年間,於2007年5月31日公告為高雄市的直轄市定古蹟。而根據信徒代表名冊,可知楠梓天后宮的信徒主要分佈在楠梓區的享平里、五常里、惠楠里與東寧里,其中又以享平里最多。楠梓天后宮整體佈局接近合院,前後二進,兩邊有護龍。但是四棟建築之間沒有亭廊相接,與傳統建築的做法不同。而楠梓天后宮雖然腹地不大,但三川殿部分仍透過匠師的設計將原本單開間的規模變成像有三開間的外觀,使得天后宮仍可呈現恢宏氣度。由於道路拓寬的關係,目前天后宮緊鄰道路,沒有前埕。過去的前埕據說約是現在廟前28公尺寬道路的一半左右,而且要進廟還要踏兩階階梯。
17 鳳山龍山寺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高雄市鳳山區和德里中山路7號
導覽說明: 為臺灣重要古蹟之一,也是臺灣龍山寺當中,位置最南的。興建於1719年清朝康熙年代,主奉觀音大士,分靈自中國大陸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龍山寺,早年清治時期為當地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雖經幾度重修,該寺之正殿、拜殿、拜亭仍呈現原先形貌,其泥塑雕工以精緻著稱。
18 六堆天后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內田村廣濟路164號
導覽說明: 1895年乙未抗日時,六堆人即是在此選出正副大總理來指揮作戰。該廟因位於內埔之故,也有稱為內埔天后宮。六堆天后宮位在龍頸溪南岸,坐北朝南,主體為三開間傳統廟宇,屋頂為三川脊,平面格局為前、後殿間夾拜亭。
19 朝林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屏東縣潮州鎮泗林里通潮一巷4號
導覽說明: 位於泗林里四林國小正對面,是間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廟,經文建會指定為三級古蹟,也是屏東縣第一處縣定古蹟。朝林宮沒有一般廟宇華麗的裝飾,又不像家廟具有遠源流長的意味,是泗林村首富陳家建廟時聽信地理師說建廟會影響家運,所以朝林宮就朝「小而美」去發展。朝林宮左右廂房入口門脊上,分別寫着「眾議公室」與「共同倉庫」,這可是大有典故的。朝林宮原本供奉中壇元帥三太子爺,但日本政府不准民間供奉男性神明,於是廟方只好請來媽祖,其他神明暫由信徒請回家中供奉。日治時代推行殖民政策,刻意壓制臺灣宗教,加上當時又剛發生林少貓攻打潮州辦務署之役,日軍執意拆掉朝林宮,於是改以「泗林農事實行組合」名義登記,等同於農會性質,日軍才接受。日治時代戰爭末期,油、鹽實行配給制,「共同倉庫」就是鹽倉及農產倉庫,就是發放配給品的地方。上述歷史背景及朝林宮屋脊上的交趾陶有蔬菜水果的圖案,看過臺灣大大小小的廟,應絕無僅有。
20 萬泉寺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屏東縣萬丹鄉寶厝村中興路2段435號
導覽說明: 位於萬丹鄉寶厝村的北帝廟兼觀音寺。一般普遍認為今日的萬泉寺,就是當地的上帝廟在嘉慶年間改名而來,但學者李文良考據文獻《六堆忠義文獻》、《鳳山縣志》、《重修鳳山縣志》、《鳳山縣采訪冊》、碑文、土地臺帳等文獻,發現十八世紀時這兩廟就個別存在,而且距離不遠,日後才合併為一廟。主祀真武大帝、觀世音菩薩,同祀有康元帥、趙元帥、周元帥、桃元帥、福德正神、地藏王菩薩、三奶夫人等。

東部

編輯
名稱 內容簡介 圖片
1 頭城慶元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05號
導覽說明: 興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 ,據傳因而命名為「慶元」宮,即「嘉慶元年」之意。是典型的漳州建築風格,主祀由福建莆田湄洲天后宮來台的海神天上聖母媽祖,故廟門朝東面海,希望媽祖能照佑海面漁船。另該廟尚祀有神農大帝、倉頡先師、大魁星君、文昌帝君、至聖先師、中壇元帥、福德正神等神祇,且頗多咸豐、光緒年間的對聯,所祀之媽祖、千里眼、順風耳等神像,大多來自唐山,雕精砌巧,匠心獨具,係宜蘭縣難見之佳作。每年舊曆三月天后寶誕頭城慶元宮會邀集彰化南瑤宮、關渡宮、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等著名廟宇所奉之媽祖神像共會廟中,同享香火。為頭城鎮最古的媽祖廟。2014年6月30日經宜蘭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
2 壯圍鄉游氏家廟追遠堂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宜蘭縣壯圍鄉壯六路39號
導覽說明: 清道光末年,游姓十一世祖寬義公派下九大房子孫,有感先人自唐山來台,渡海墾荒,拓置田園,應將其精神流傳亙古,以為萬年之基,遂創祖厝於噶瑪蘭壯圍堡六結莊,當時為田寮乙座,光緒時,為火所焚,族人乃易木修建;1912年以後,因逢歲必修,為長久之計,故於癸亥年建磚造祠堂迄今。祠廟外牆為磚造洗石子,內壁貼磁磚,桁架保存完整且雕(畫)工精美,其勾簷畫角,正身護龍,皆名師之手,為宜蘭地區少數僅存家廟之一。
3 碧霞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宜蘭市中山里城隍街52號
導覽說明: 又稱岳武穆聖王廟,是位於中山里的岳飛廟,是臺灣少數以岳飛為主神的廟宇之一。此廟的興建乃因甲午戰爭,清廷割臺給日本後宜蘭地方人士不接受日本統治,而考慮返回大陸原鄉之際,由扶鸞得到「宣揚忠孝不必回鄉」的神喻,又在進士楊士芳的發起下,設鸞堂奉祀岳飛,藉此抒發「還我河山」之志。此後,獲得中華民國政府重視並舉辦祭典。
4 利澤簡永安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利澤村利澤路26號
導覽說明: 位於利澤村的媽祖廟。此廟建廟緣起有不同說法,《宜蘭縣民間信仰》中陳述兩種最普遍的說法,一是來自廟方的《利澤簡永安宮紀念手冊》,另一是《五結鄉鄉土教材》。廟方記載相傳有一艘載着湄洲媽祖祖廟媽祖神像之一的平底仔船,由於水淺無法進利澤簡的港口,船員遂對媽祖禱告,不久海水暴漲,及時順利進入內陸河道,上岸後神像就供俸在民家。另據《五結鄉鄉土教材》記載,此廟奉祀的神像約為嘉慶年間,先民從湄洲攜奉來的。其舊廟建築與元宵節舉行抬神轎競速的比賽皆被列為宜蘭縣文化資產。
5 利澤簡廣惠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利澤村利澤東路7號
導覽說明: 位於利澤村的廣惠尊王廟宇。根據烏石林氏(浯江林氏)來臺第四代林朝欽和林朝陽於1972年手撰,先祖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舉家七口從福建省漳浦縣錦江社南門外黑石林(烏石林),渡船由清水港尾進入利澤簡薴仔園定居,後代居在利澤簡、下福、五結等地。耆老口述,烏石林氏來臺祖渡海來臺之前,與兄弟平分家中所祀的諸神明,結果分得廣惠尊王,最初神像供奉在林家公廳,後來村人有疑難雜症者,紛紛上門,因此同治十年(1871年),由乩童倡首建廟。2013年3月20日,以廟宇建築表現出戰後初期宜蘭廟宇建築之營造技術特色,地方歷史發展及重要人物密切相關,並有名為「向王公求虎皮保平安」、「爆尪(弄新娘)」等具特色之地方民俗活動等為原因,被列為宜蘭縣文化資產的古蹟。
6 二結王公廟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建築物類  
所在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舊街路98號
導覽說明: 又名二結鎮安廟,是位於鎮安村的古公三王廟宇。早期蘭陽溪南與溪北交通來往,最近的一條路都需經過二結,也因此讓二結王公廟的香火不衰。宜蘭有俗諺用「請二結王公─尾步了」,比喻情況危急,得請王公出面來化解;如稱讚人本事高能力強,就說他像二結王公[2]。2009年報導,八旬的廟宇志工林添源回憶童年時,附近居民若生病無法求醫,都到此廟求藥,王公都會指示到菜園找草藥。五結鄉各地的大拜拜日分散,在大二結地區包括二結、鎮安及上四、三興、中興的一部分,以二結王公廟為共同信仰,統一拜拜日是農曆十一月十五日。當日王公誕辰會舉行過火,信徒帶着神轎,依王公指示到村裏找尋乩童,並用一根細長的銅針貫穿乩童兩頰,代表依王公意旨行事,且要緘默,在過程中一句話都不能說,接着才回到廟埕過火,稱為稱「抓乩童」。過火後,信徒會拿衣服在火堆上揮舞,以消災祈福。在1997年因原地要蓋新廟,村民藉由集體拖行舊廟以參與社區總體營造。
7 四結基督長老教會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建築物類
所在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中正路2段72號
導覽說明: 位於宜蘭的四結地區,一開始創立的初衷是為了就近服務羅東中興紙廠之員工與眷屬,同時也是長老教會裏面第一間從事職域傳道的教會。1965年興建,由劉明國所設計。 四結教會的建築語彙充滿了現代主義風格,利用幾何線條與原始的材料質感來對話,塑造出流動空間及建築元素的相對關係。 四結教會的設計概念援引自諾亞方舟,其意象展示成簡潔的長方體與高塔間之對比並整合,而建築空間就在其間流暢地展開來。
8 寒溪神社遺跡 資產類別: 古蹟-神社  
所在地址: 宜蘭縣大同鄉寒溪巷16號(寒溪國小後方山坡上)
導覽說明: 位於寒溪村、寒溪國小山坡後的神社遺跡。寒溪神社配合山坡地形建造,以壘石鋪造,共分成四平台,第一個平台為石造手洗台,第二個平台有兩座御神燈,第三個平台為四座御神燈及石碑兩座,第四個平台即僅存基座的神社本殿。在神社可以望見寒溪吊橋,若天氣佳還看到蘭陽平原。列為宜蘭縣文化資產古蹟類。
9 林田神社殘蹟 資產類別: 古蹟-神社  
所在地址: 花蓮縣鳳林鎮鳳信段845地號
導覽說明: 根據昭和18年(1943年)由臺灣總督府社會課編印的「臺灣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記載,大正2年(1913年),日本官方於今花蓮縣鳳林鎮設立官營移民村─林田移民村,並於大正4年(1915年)建立林田神社,大正4年6月6日鎮座,例祭日為每年的10月6日。目前僅存「玉垣」、「神社拜殿及本殿基壇」。
10 瑞穗鄉慶安宮土地公廟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寺廟
所在地址: 花蓮縣瑞穗鄉富興村海岸山脈西麓山腳下(193縣道77.5公里處)
導覽說明: 花蓮地區少有的古老土地公廟,這座土地公廟在不易看到的山坡下方。由於該處隱密性極佳,在過去日本政府嚴格禁止祭拜臺灣本地的神明,廟宇被作為其他用途的年代。信眾顧及城隍爺及七爺、八爺神將會遭受波及,於是神像被信眾帶到慶安宮躲藏,七爺與八爺神將則被安置在山下的人家家中,也因如此,慶安宮一帶更有了「廟仔坑」的稱號。
11 富源保安宮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寺廟  
所在地址: 花蓮縣瑞穗鄉富民村中正路一段239號
導覽說明: 位於富源地區的富民村內;為花蓮最古老、也是唯一供奉霞海城隍的瑞穗鄉富源保安宮。於1888年創立,主祀霞海城隍;目前保安宮正門左右兩邊,仍可見1934年(昭和9年)由信徒陳毛、張阿炎所獻的「龍堵」、「虎堵」,保安宮目前也是花蓮縣府指定的歷史建築。為當地重要宗教信仰中心、具歷史發展重要意義的近代廟宇。
12 玉里社殘蹟 資產類別: 古蹟-牌坊  
所在地址: 花蓮縣玉里鎮玉里段1996、1997、1998地號
導覽說明: 是臺灣日治時期所建的神社,2008年7月23日由花蓮縣政府以「玉里社殘蹟」的名義指定為縣定古蹟。而在1939年的《玉里郡要覽》中提到玉里郡沒有「神社」(指社格在無格社以上的神社),但有玉里、春日、觀音山三社。目前神社遺跡留有2座鳥居、17座石燈籠與參拜道等,並有一座表忠碑,在花蓮縣境內現存的神社遺址之中可說是保有相當多的文物。
13 臺東天后宮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寺廟  
所在地址: 臺東縣臺東市中華路一段222號
導覽說明: 又稱埤南天后宮,是一座百年的媽祖廟,為臺灣清治時期最末立的官廟。從光緒帝御賜「靈昭誠佑」匾額就可知歷史價值;其中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及元宵節「諸神遶境」、「炮炸寒單爺」為天后宮重要的慶典活動,而每十二年一次大型祈安清醮,更是臺東市非常重要的祭典活動。已列為臺東縣歷史文化建築。

離島

編輯
名稱 內容簡介 圖片
1 媽宮城隍廟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重慶里光明路8鄰20號
導覽說明: 戰後光緒皇帝加封媽宮城隍爺為「靈應侯」,位階高於文澳城隍爺。 但皆藏「功存捍衛匾」:聞為光緒皇帝墨寶。
2 臺廈郊會館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央里中山路6巷9號
導覽說明: 澎湖地狹、耕地常常不足,商業發展淵源頗早,澎湖設有「郊」,即「臺廈郊」,又稱「澎郊」,由「廈郊」金長順、「臺郊」金利順組成。貿易範圍大陸方面以廈門為主,隨後漸漸擴展至福建省的同安、泉州和漳州,廣東省的南澳;臺灣方面則交易對象以臺灣縣(臺南)為主,旁及打狗(高雄)、東港(屏東)、鹿港(彰化)及北港(雲林)等。澎湖行郊主要進口:糖、布帛、杉木、磚瓦、油酒、香燭、乾果、紙筆;出口則為鹹魚、魚乾、蝦乾、花生、花生油等。由於商業十分興盛之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陳文達《臺灣縣志》便有「澎湖媽宮街」的紀載。在乾隆二十六年(1771年)胡建偉編著《澎湖紀略》的時代,已形成「七街一市」的規模。光緒年間的修建由媽宮街商民籌資興建,當時因應澎湖與廈門(同安)、泉州等地區貿易熱絡,澎湖各地的同業公會組成郊行,出資者眾,遂乃將水仙宮宮廟和臺廈郊的辦公、仲裁會所一同合併,臺廈郊會館至此與水仙宮之名並陳。日治時代起由於澎湖和廈門對航貿易大量減縮,清代鼎盛煊赫一時的各地郊商漸趨沒落、商業功能走入歷史舞台,臺廈郊也未能倖免,而澎湖水仙宮作為臺灣郊商變遷見証的載體,迄今祭祀功能尚有保存下來。
3 施公祠及萬軍井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央里中央街1巷(施公祠10號,萬軍井11號旁)
導覽說明: 施公祠的舊稱為施將軍廟。康熙廿二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兵攻克臺灣東寧政權(澎湖海戰),鄭克塽投降,臺灣、澎湖初次歸收編入大清帝國版圖,乃設府置廳,歸屬福建省。同年中秋,朝廷感念施琅戰功,授其為靖海將軍,封靖海侯,便在今日署立澎湖醫院一帶建造施琅生祠。由此推估施將軍廟建祠的期間約略於1683年施琅封侯之後、1696年施琅過世之前。
4 慈德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金門縣金沙鎮汶沙里後浦頭99號
導覽說明: 位於金沙鎮後浦頭榮湖畔,創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為該村先賢黃卓科往南洋勸募後,攜資回鄉所建。慈德宮奉祀明代先賢黃偉。金門民間有關他和許獬的傳說很多,兩人以「文章許鐘斗,品德黃逸叟」並稱,兩位都是有明一代金門最具盛名的人物之一。一生慈惠愛民,德行卓著,被稱「品德完人」,故取廟名「慈德宮」。慈德宮前採雙凹壽作法,中路作三川門,前落屋脊作三川脊,前後落間以川亭連接,川亭兩側開龍虎井;後落步口上作捲棚式的拜亭。此廟的建築形式和構築材料,與島上一般宮廟相較,並無特異之處,但其特殊的技藝,表現在三個部分:交趾陶、剪黏和石雕。交趾陶包括龍虎牆、鏡面、壁堵上,計有六幅交趾陶,幅幅栩栩如生。而廟的脊肚和脊頂的龍飾,都以剪黏作裝飾。此外,所有青草石材的柱珠、門口,以及牆基花崗石材質的櫃台腳、壁堵和石柱上的書法,都是精美的石雕,多刻有蓮花、松、雙鶴、靈芝、鹿、鵲、八駿馬等等具有吉祥象徵之圖案,或亭閣人物,或戲劇故事,建築風格精緻細膩,雕工精細。
5 官澳龍鳳宮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16號
導覽說明: 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西元1611年),原稱天妃廟,後因廟前鹽埕區內鳳山寺頽毀傾倒,將寺內廣澤尊王移入與天上聖母併祀,廟名改稱「龍鳳宮」。傳統閩南式豪華建築,為昔時地區寺廟之最,宮內廳戲臺空間,更是金門地區僅見。門廳的彩繪門神華麗不失莊嚴,廟內的水墨壁畫,磚砌、木雕與磁磚彩繪等裝飾美學,十分珍貴,也保存地方特有的信仰與歷史文化資產,2007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
6 金沙鎮沙美萬安堂 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寺廟
所在地址: 金門縣金沙鎮汶沙里沙美勝利路15號
導覽說明: 創建已超過700年,於1978年集資修復,1985年完工。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加右護龍,本體牆身材料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上緣丁砌磚牆,屋身構造為下緣斗砌磚牆,上緣磁磚彩繪,採抬樑、硬山擱檁,木作及石雕雕刻精美。萬安堂建築裝飾典雅,且為金沙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文化意味濃厚。
7 豐蓮山牧馬侯祠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山字第3121地號
導覽說明: 為供奉開浯恩主,陳淵的三落古制廟宇,現貌為清道光年間重建,列為縣定古蹟。相傳陳淵經常顯靈退倭,保護鄉人,朝廷因此下令建造廣達七進的廟宇,賜廟額孚濟,追封為福佑聖侯,此即牧馬侯祠的由來。廟內現存有孚濟古匾及清時古碑,此外,廟兩旁龍虎壁及屋脊上交趾、泥塑,精細華美,皆值得細覽。

尊重

編輯

臺灣的宗教類似於其他亞洲的國家,十分多元且很友善,各教派之間並無武力衝突事件;類似於其他亞洲的國家,字符常見於佛教寺廟作為一個宗教符號。並不代表納粹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的宗教。

高度的信仰及宗教自由是當地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並受法律上的保障。源自世界各地的宗教均在臺灣與離島和諧並存,其中有佛教、道教、一貫道、天帝教、天理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許多宗教團體除了弘揚教義外,也熱心公益,有興辦學校、提供衞生福利設施等。

無論是哪個宗教,我們盡量不批評任何宗教的價值理念,並必須秉持尊重和包容的態度去看待,以保持遊客最好風範。

話題條目可用條目。它提及了關於此話題的大主題。愛冒險的人可以直接使用此條目,但還是請勇往直前幫助它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