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共和国(阿拉伯语: السودان 阿爾 - 蘇丹),2011年7月9日后也被俗称为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家的名字源自于阿拉伯语「Bilad-al-Suda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面积1,886,068平方公里,爲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人口是阿拉伯穆斯林。首都喀土穆。
曾被失敗國家指數列表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归咎於军政府在达尔富尔战乱问题上的专制统治。同时,南苏丹於2011年1月9日举行公民投票,98.83%的投票支持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正式宣佈獨立。
了解编辑
蘇丹是非洲僅次於阿爾及利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第3大國,鄰國有埃及、利比亞、乍得、中非共和國、南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
中部是蘇丹盆地,尼羅河河谷貫穿,青尼羅河、白尼羅河匯合處一帶土質最為肥沃,西部和東部是高原,最高部為南部邊境的基涅提山,海拔3187米;蘇丹終年炎熱,主要屬熱帶莽原和沙漠氣候,年降水量自北向南由20多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北半部多沙漠,南半部多草原、森林和沼澤;礦藏有鐵、錳、銅、金、石油、雲母等。
另外,蘇丹與埃及在東部沿紅海部分的國界上有劃分爭議。
自1898年到1956年,蘇丹係由英國治理,名義上則為英埃蘇丹。阿拉伯語蘇丹的含義為黑人地區,西由大西洋岸,東到埃塞俄比亞高原,泛稱為蘇丹區。蘇丹南部為黑人區,文化落後,生產亦低;中北部則為阿拉伯人,約占其全國人口的70%。蘇丹擁有18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為全非第三大國,境內大致可以分為北、中兩個地理區。
地区编辑
城市编辑
其他目的地编辑
抵达编辑
航空编辑
喀士木國際機場為該國唯一的機場,聯繫鄰國與歐洲國家。
铁路编辑
蘇丹鐵路的南北向幹線,北起瓦迪哈爾法經阿特巴拉(Atbara)、喀土木,現延築至埃塞俄比亞、蘇丹邊境的洛塞里(El Roseires),中部以塞奈爾 ( Seanar)水壩為中心,向西伸至達爾福高原及蘇丹西南的羚羊山區(Bahr el Ghazal)向東北展築至蘇丹港。
私家车编辑
大多皆為天候道路,僅首都喀士木為柏油路。
客车编辑
獸力為該國主要交通,以駱駝、馬與驢子為主。
客轮编辑
境內有座蘇丹港,是為天然良港。且蘇丹東部瀕臨紅海與亞丁灣,故海運較便利。
周游编辑
语言编辑
观光编辑
活动编辑
购物编辑
开销编辑
饮食编辑
夜生活编辑
住宿编辑
学习编辑
1988年6月,教育部決定取消中等和高等教育免費的規定,小學仍為免費教育。各地區教育發展很不平衡,北方教育發展較快。全國人口的64%為文盲,25%的學齡兒童不能入學。2003年全國有中、小學校13559所,綜合大學5所,專科院校11所,在校學生約497萬人,其中大學生約24萬人,教師約13萬人。
喀土穆大學建於1902年,是蘇丹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恩圖曼伊斯蘭大學建於19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