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王国,简称不丹,是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内陆国。该国的国名当地语言叫“主域”,意为雷、龍之地。而「不丹」一名则来自梵语「भोट-अन्त」(IAST转写:Bhoṭa-anta)一词,意思是「吐蕃的终结」。门巴族是最接近不丹族的民族。
了解编辑
地区编辑
不丹在地理上通常被分为三个部分,并可以被细分为20个“宗”(不丹二级行政区划):
城市编辑
主要城市:
其他目的地编辑
抵达编辑
航空编辑
铁路编辑
私家车编辑
客车编辑
客轮编辑
周游编辑
语言编辑
宗喀語、英語
观光编辑
活动编辑
Thimphu Tshechu 是全國最盛大的慶典。12/17為國慶日。
购物编辑
开销编辑
饮食编辑
夜生活编辑
不丹,那個位居印度和中國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旁的內陸小國,過去總是門戶深鎖,直至 1974 年才讓外國人有機會一探究竟,而憋了這麼久才開始經營觀光產業,不丹國度對於外來者的品質,自然是少不了要求:旅客想在境內遊覽,一定得參加當地旅行社所規劃的旅遊團,每人每日的費用約莫 200 至 250 美元(依淡旺季而定)。雖然這筆金額包含了膳食、住宿、交通和導覽等基本項目,但依舊是高門檻的消費,無形中也促成了一種篩選機制,讓不丹小國免於被大量觀光客入侵蹂躪的命運,而能夠放心接待那些負擔得起高昂旅費且具鑑賞眼光的旅客,並提供他們最完善的服務。
換算一下,每日 250 美元(近台幣 7500 元)的花費,確實是筆不小的開銷,究竟神秘的不丹風情,值不值得人們大燒鈔票呢?旅遊網站 CNN GO 特別整理了五項特點,你何不瞧一瞧,看看自己是否能被說服,而在有幸前往不丹時,心甘情願地每天掏出大疊鈔票,奉獻給苦心留存特殊文化景致的不丹。
外來旅客印踏足跡在不丹國土上的歷史,還不滿四十年,不丹政府也因此能夠藉由長期的遺世獨立,而完整地留存不丹人的生活樣貌,即使變遷的氣息已逐漸在空中飄散,來到此地旅人依舊能被刻意保留的傳統服飾、雅緻建築、當地語言宗喀語(Dzongka)、藏傳佛教色彩所圍繞。
當 1999 年,網路和電視進入這個長久封閉的國度,也從此引進了外在世界的衝擊,儘管大多數的影響都是正面的,憂慮的不丹政府仍然擔心不丹傳統文化價值的崩解,所以有些獨斷地施行某些政策,例如民眾上班、上學時,僅能穿著傳統服飾,男人穿「幗」(Gho,連身的及膝袍),女人著「旗拉」(Kira,連身長裙和短外套);建築方面,樣式若不依循傳統風格,亦會受罰。不丹政府在社會福利上,雖是貼心保姆;但在制度規定上,儼然是管得有點多的糾察隊。
不過,不丹國府倒也不全然是鐵面無私的教官,到了週末時分,依舊能見到年輕的不丹男女身著 T-shirt 和牛仔褲,而首都辛布城(Thimphu)中央,亦挺立著配有電梯設備的現代大賣場;只是啊,仰賴美式飲食的人,恐怕不要太期望會在此見到星巴克或麥當勞的蹤跡囉!
你是否在乘坐台北捷運行經士林、圓山一帶時,看見建物牆上拉起布條寫著「藏傳佛教非佛教」等義正詞嚴的標語,責難某些藏傳佛教喇嘛以雙修之名,性侵無辜女信徒;然而在不丹普那卡(Punakha)城內的奇美寺(Chimi Lhakhang),倒是昭然若揭地留存這樣的文化傳說。存乎十五、十六世紀間,行事特異的僧侶 Drukpa Kunley,他以不循正軌而惹人非議的方式接近信仰真諦,使他聞名至今,據稱,超過五千民女信眾曾與他發生過性行為,而顯然雙方都認為這是讓虔誠信徒得到福佑、通往開明境地的最快途徑。
儘管 Drukpa Kunley 早已化為灰燼,奇美寺內隨處可見的陽具圖騰,在在訴說著這令人瞠目結舌的過往,而這座曾經「生命力旺盛」的寺院,如今也成了女信徒為求子而趨之若鶩的聖地。有趣的是,寺院周遭的居民,長期耳濡目染之下,竟家家戶戶懸掛木製的陽具,做為祈福、盼望平和安祥降臨的掛飾。 與台灣相比,不丹的夜生活或許顯得平淡無奇,因其夜晚的娛樂選擇,稍微缺乏了多樣性;然而無庸置疑的是,你所能接觸的夜間休閒,必定清明地展現了濃厚的不丹情調。
晚餐過後,不妨拜訪幾間不丹大城裡的 drayang,這些特有的歌舞俱樂部,提供以歌曲演唱為主的表演節目,觀眾坐在妝點著復古迪斯可球燈、光線閃爍不定的木材房內,聆聽台上歌手的歌聲難以解讀卻禁不住側耳,觀賞婀娜舞者扭腰擺臀舞出不丹風情──想必會是個魔幻而難以忘懷的夜晚。CNN GO 特別推薦這間位於帕羅(Paro)的 Lha-Yul Drayang,但是記得別太晚前往,雖說是「夜生活」體驗,俱樂部還是會在晚間 11 點時熄燈停業。